如果一個產品開發需要一年的時間,那麼「產品開發失敗」所代表的意義,就是除了財務的損失之外,更代表產品的競爭力退回一年之前,甚至於退回兩年之前。為什麼是兩年呢?因為開發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,是朝下兩個世代的機種來開發,要跳過一個世代,避免與競爭對手硬碰硬,而非只是開發下一個世代的機種。當開發失敗,讓公司只能拿之前的機種去跟別人做競爭,等到下一個新機種要銜接上來,又需要再等一年。這段時間失去競爭力所造成的損失,不是光從帳面上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,甚至於因為品質問題造成的損失 客源或是賠償,那更不是一兩年之內所可以挽救的。

 

開發產品(Ch. 2),一開始從市場評估開始,這段期間所耗費的時間,往往比研發階段要久,收集相當多的市場資訊,用了一段時間來撰寫出產品規格。或許所花費的費用不是物料跟人力的損失,但是整個公司的時間就因此而浪費掉。

到了研發階段,密集投入研發工程師的人力,做各種的設計驗證,所造成的研發費用損失,大概可以從ROI (Return On Investment) 估算,但是無形的成本包含:研發秩序的錯亂、士氣的打擊、人才的流失等。

到了產品量產階段,在生產前期就要布下各種設備,包含工廠設置、測試設備、測試場地、開發模具等等,這個費用就相當龐大,甚至於要開發新的製程技術。

產品量產之後,購買了大量的物料,甚至於開數條生產線,讓物料費用以倍數計算。作業人員的訓練、作業員的人事成本等等都已經先預備好。如果物料斷料,這些人員的薪水一樣要照發,所以三星在產品出問題之後,還不敢宣布停產,因為不甘讓工廠空轉。

當產品撒出去之後,運輸成本相當高;鋪貨到門市部,門市銷售人員和客服維修人員的訓練、薪水、場地租金等等,都是龐大的費用。如果造成安全問題,那就更賠不完了。以台灣為例,三星連理都不理,只是換貨;而在美國市場卻緊張的退貨、召回。因為美國是喜歡訴訟的國家,一個小傷害可以賠償到天文數字。

當產品出現瑕疵,通常用維修、換修的方式,但是當產品全面停產、召回,那麼就損失慘重了。

 

一個品牌的建立相當困難,並不是說建立一個品牌、付了一筆的費用,就可以慢慢去消費它。每年維護品牌的費用是呈現倍數成長,比方的一年一千萬,第二年就可能是四千萬,接著就是八千萬…,倍數成長下去。

公司能承受幾個產品開發的失敗?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,取決於很多因素,只能說創立品牌不易,毀於一旦,真是太不值得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兩本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