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讀者問我「西帕克」,因為公司管理層開會,一直提到這個字,可是查不到這個單字。
發音「西帕克」其實是指SIPOC,而SIPOC是一個縮寫字,由Supplier、Input、Process、Output、Customer所組成,講的就是品質系統裡面的流程模型。
流程(ch. 1.2.3)是品質系統裡面最重要的概念:流程(Process)是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結果所進行之一系列作業活動。這些作業活動集結所需之6M:成員Man、方法Method、機具Machine、材料Material、量測Measure、管理Management;作業活動具有加值效果,因此產出必須是可預期和衡量的。流程就是一個增加價值的活動,使輸入(Input)在執行流程(Process)後輸出(Output)的產品具有加值效果,這就是IPO流程模型的流程架構 如下圖。
IPO流程模型是基本的流程架構,把IPO流程模型再繼續延伸下去,在輸入的前面加上Supplier,明確定義輸入的來源:供應商,在輸出的後面加上Customer ,輸出的對象:顧客,就形成了SIPOC流程模組。
SIPOC流程模型是美國品質大師戴明博士提出來的組織系統模型,運用於流程管理和技術改進。針對每一個項目的明確定義,說明如下:
Supplier(供應商) |
提供流程所需的關鍵資訊、材料或其他資源的供應商,供應商不一定是廠商,有可能是人或流程或公司或組織。這裡強調“關鍵”,因為流程中可能會有很多個供應商,但是其中能提供“關鍵資源”的供應商,對流程的創造價值起重要作用。 |
Input(輸入) |
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源(物料或資訊),需明確定義“輸入”的標準或內容,例如材料的標準或資訊的內容能夠滿足流程的要求。 |
Process(流程) |
內部流程步驟,將“輸入”轉化成“輸出”的一系列活動,公司或組織能經由“流程”的執行,使“輸入”增加價值。 |
Output(輸出) |
“流程”的產出物,包含交給顧客的產品、服務、資訊等,需明確定義“輸出”的內容標準或內容,例如產品或服務標準。輸出可能不只一樣,但需強調主要輸出,有時候甚至只選擇一種輸出,但是該主要輸出必須能為顧客創造價值。 |
Customer(顧客) |
接受“輸出”的顧客,指是人或流程或公司或組織。除了指外部顧客,也可以指內部顧客,例如進料部門的內部顧客就是製造部門,製造部門的內部顧客是銷售部門。對於公司或組織而言,外部顧客就是接收產出物的人或流程或公司或組織。 |
沿用流程例子(ch. 1.2.3)來製作SIPOC流程模型的範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