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品質,就會牽涉到統計(Statistics),透過統計結果進行推論,作為下一步改進的決策依據, 其流程如下:

 

從收集資料開始,針對資料進行整理和運算後,變成有用的資訊,對於資訊進行分析或解釋,這一段過程就是把資訊轉變為知識,最後作出下一步改進或改善的決策。
這就是統計推論(statistical inferences),把現實狀況與理論的分配模式相對照的數量方法。因此,統計學是建立於經驗法、歸納法及完整的數學邏輯思考中,經由數據的蒐集、整理、展示、分析或解釋資料,並由樣本推論群體,使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成決策的科學方法。

在本章節主要是介紹統計學的基本概念,掌握基本概念後,就可以針對資料進行蒐集、整理、展示、分析、作出決策。

統計是探討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和變異性(variation)的問題。『不確定性』是指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經驗,在數學上以機率表示。而『變異』是無所不在,它一種自然現象,由於數學家們發現許多現象呈相同的變異型態,因而有各種機率分配的導出。

在進行統計前,需要蒐集的資料,並且進行資料的分類,資料的分類舉例如下表:

資料集的組成部份可以分成三個部份,分別是:
1. 元素(element):在研究對象的群體中,每一個個體就是一個元素,而每一個元素包含一個或以上研究者感興趣的特質。
2. 變數(variable):元素中研究者感興趣的特質。
3. 觀測值(observation):每一個元素所有變數的資料。
這三個組成部份說明如下表:

對於變數,不是每一個變數都能以數量表示,因此可以分為屬性資料與屬量資料。
1. 屬性資料:變數不以數量表示,而是以其特性或性質表示之定性的資料,如性別、公司。
2. 屬量資料:變數以數量表示的資料,如身高、體重、年齡。
屬性資料與屬量資料的說明範例如下表:


在統計過程中,當量測的對象(群體)過於龐大時,必須依賴由全體中抽取部分的樣品,從這些部分數據推論群體的特徵值,因此在統計中有兩個重要的名詞定義:
1. 母體(Population):對欲推論的對象的全體進行量測或蒐集某些特性的紀錄的完整集合。
2. 樣本(Sample):必須依賴由全體中抽取部分的樣品,從這些部分數據推論群體的特徵值,稱為樣本。

 

當資料收集完畢後,就要對數據進行整理,畫出圖表以找出差異點或共同性,接下來就介紹三種圖型表示法:
1. 直方圖:
以垂直長條表示次數多寡的次數分布圖。直方圖就是次數分配表,橫軸(X軸)代表某個品質特性或變數量測值之分類,縱軸(Y軸)表示每一分類出現之次數(發生頻率)。直方圖可以讓分析者快速的了解某一特定時間的製程狀況,透過直方圖可以掌握數據分配型態,因而了解製程能力,可以與規格或標準作比較。
直方圖可用於顯示:
(1)數據中央趨勢的位置
(2)離散情形的分布
(3)分布型態是否對稱
(4)是否有離群值
直方圖的範例:從生產線上每批塑膠殼抽取100個樣本,每一個樣本量測內徑一次,所得的觀測值經分組如下表:

 

 

2. 柏拉圖:
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直方圖,用於找出問題的主因所在。柏拉圖也稱為排列圖法,由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柏拉圖Vilfredo Pareto在研究個人所得的分佈狀態時,發現大部分所得和財富落在少數人手裡,只要控制那些少數財主,即可控制該社會財富,此種重點控制的方法,稱為「柏拉圖原則」、「重點管理」或「二、八法則」。

柏拉圖的橫軸(X軸)代表問題的項目,左縱軸(YL軸)表示每一個項目發生次數(或故障次數、損失金額等),把橫軸項目發生次數,由大到小、由左至右排列,以突顯出重要的項目;右縱軸(YR軸)是累積比率(累積百分率)。
根據「柏拉圖原則」,先處理或先解決排序在前三項或比例佔80%以上的幾項問題(80-20原則),故柏拉圖又稱ABC圖;因為圖形依大小順序排列,故又可稱為排列圖。
「柏拉圖原則」就是利用重要的少數項目控制不重要的多數項目,運用於生產管理上,首先收集數據,按不良原因、不良項目等不同區分標準來加以整理、分類,按其大小順序排列,再加上累積比率(累積百分率),針對排序在前三項或比例佔80%以上的幾項問題作出處理,透過先分析和解決關鍵原因,則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,接著再逐次解決次因素,把問題一一消除。


柏拉圖的應用是將所蒐集的數據依照不良原因、不良狀況、不良發生位置等作區分以尋求佔最大比例的原因、狀況、或位置,針對排序在前三項或比例佔80%以上的幾項問題作出處理,透過先分析和解決關鍵原因,則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,接著再逐次解決次因素,把問題一一消除。

3. 莖葉圖:
是一種圖與表可合併表達資料的方法,其優點是唯一能保留原始數據資料且能簡化資料進而表現資料分布,缺點是不適用大型資料,且最多僅能比較兩組資料。由於莖葉圖的做法簡單,評價全面,因此經常應用到教學成績評估中,既可保留原始分數,又可以對學生成績作出整體的評價。
[作法] 
將原始資料分成兩部分:將數字分為十位數 ( 莖 ) 與個位數 ( 葉 ),再將莖依序排列後把葉的部分依序填入即成莖葉圖,形成 [ 莖 | 葉 ] 之型式。

【莖葉圖範例】三年二班英文考試成績如下:
63  77  75  66  76  20  58  37  50  38  59  60  25  51  44  55  25  40  56  30  52  36  51  43  47  40  44  30  35  42  31  42  50  35  53  45  47  32  41  25  50  34  29  48  55  53  40  54  33  50  60  49  58  33  40  62  49  46  55  65  57  45  50  65  69  71  67  64  75  70

三年二班英文考試成績莖葉圖: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基礎統計學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兩本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