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中第69頁提到「開會的目的是避免誤會,而不是解決問題。」如果開會才開始作臨場反應機智問答,經大腦思考便信口開河,只淪為淺碟子的思考,對開會討論是毫無幫助的。一個發言者的思考沒有沉澱,在會議上被拱出來作臨場反應,最後再經由民主表決...,這真是災難。

如果說台灣公司工時太長或是全天責任制,絕對是主管的問題。主管若無法在公司規定的工作時間內,帶領部屬把工作執行完畢,就是稱為無能、失職。而第一個要作時間節約的,就是開會。

 

開會有很多種,例如:1. 把相同功能的人集合在一起討論問題;或是:2. 把所有不同功能的人集合在一起討論問題。

很多會議都是浪費時間,我們就從上面所提的第二種開會方式來談:主席把所有人召集起來,以自己的問題為中心,然後叫大家一起討論。因為每個人的工作功能不同,頻率不通,與其說是討論,實際上卻是把一籮筐的人抓進會議室備詢。不同功能的人坐在一起,誰也聽不懂彼此的報告,就變成主席在這一分鐘跟著幾個人對談,等到主席學會之後,下一分鐘跟後面幾個人對談,各種不同功能的人,輪流把主席教到會為止,而其他所有的人全部晾在一旁。如果主席素質太低,一直教不會,就一直浪費時間。這時候弊端又來了,其他的人在主席的默許下做自己的事情,當出現了一個大眾議題,卻沒有在聽,又要浪費時間解釋一次。

假若主席一開始沒有制定義會議的主軸(Agenda),就會進入漫無目的之清談。美其名是腦力激盪、集思廣益,其實是等著大家幫他解套,這種會不開也罷。

 

公司裡面有很多白爛,一種是大官,一種則自以為是大官,他們最喜歡把會議進程搶過來,由他作總結。會議主席必須能去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意見,也要阻止這些白爛的鬧場。

大官喜歡很快的可以把冗長的會議做一個總結,這不代表大官的能力;只因為大官的官位大而已,這樣的總結,通常非常空洞,就像算命一樣,會讓聽的人感到佩服,但是只是籠統的涵蓋,真正的問題卻還是留下來。

 

因此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如何有效率的開會,只要掌握住兩個重點,就能掌握住開會的訣竅,讓會議變得有效率,化解誤會。

 

第一個重點是: 會前會,指會前的個別討論。往往很多問題的討論,只是牽涉到兩造雙方,沒必要浪費大家的時間,所以問題相關的兩三個人,事先溝通好,可以避免浪費一群人的時間。大部分與會者都是在開會前的少許時間,才被叫進會議室,或即使提前被告知開會卻毫無準備。因此在進入會議室之前,完全不知道要幹什麼,在開會時才開始作臨場反應或機智問答,經大腦思考便信口開河,對會議毫無幫助的,反而容易產生誤會,引導出錯誤的結論,所以會前會是非常重要的。

第二個重點是:會議資料準備。會議資料的準備及研讀也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每個人雖然知道會議的主題,要開什麼會。但是10個走進會議室的人,有9個不事先看資料,進入會議室的前一分鐘,完全狀況外。大部分的理由是很忙、看不懂。這些都是藉口,看不懂ABC,應該事先去充實知識;沒時間看,應該安排時間。剩下1個可能有準備資料的人,通常就是召開會議的人。即便有準備資料,也應該好好練習如何表達。

所以如何落實會前資料準備及研讀很重要,這些不能落實的人,應該檢討他們的績效。

 

下次開會的時候,不妨回味孔老夫子的名言:「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慧,難矣哉!」您們的開會,是這樣子嗎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品質管理 品質 設計開發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兩本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